中国时代汽车网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 内容

猛攻百亿空悬市场,又一本土玩家加入牌桌

发布时间:2022-12-29 19:43 来源: 网络  阅读量:17539  

得益于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本土企业在空气弹簧、空气压缩机等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一度被认为是豪华车标配的空气悬架正在国内掀起配置热潮。

过去,很多独立车企,如蔚来、蓝兔、吉氪、理想、小鹏等。,纷纷将空气悬架技术应用到自己的重型新车上,使得空气悬架的应用从早期的80万元豪华高端车型发展到30-40万元区间车型。

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空气悬挂对于大部分国产车型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如何实现这项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是下一个赛道上的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正因如此,近两年来,主机厂制定了一套降低成本的策略,即将空气悬架的大总成分解为供气单元、空气弹簧、减震器、传感器等小总成,独立集成到智能底盘系统中,从而绕开了海外巨头的高集成壁垒。目前这对于加速空气悬架的国产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无论从海外成熟市场空气悬架的发展历史,还是整车系统的演变来看,最终的趋势必然是高度一体化。“我觉得分离出来的技术路线,五年后可能会被禁止。”近日,时嘉科技创始人吴伟民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意识到这一点,时驱科技自202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度集成的一箱式空气悬架系统的研发,试图在集成趋势到来之前率先实现产品落地。近日,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常春藤资本领投,富普投资跟投,广智资本作为长期独家财务顾问跟投。这笔融资主要用于建设一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产能为50万条一箱产品,预计明年量产交付。

空气悬架在正确的时间放下。

在汽车行业,空气悬架并不是什么新技术。

早在1998年,奔驰就推出了当时的新一代S级车,用全新的空气悬挂系统取代了传统的钢簧和液压悬挂系统。在此基础上,奔驰于2002年进一步开发了双功能空气悬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全新E级轿车。

之后很多豪车公司,包括奥迪、宝马、保时捷、路虎等。,也在他们的车型上应用了空气悬挂技术。

但由于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结构复杂、技术门槛高,如空气弹簧密封工艺复杂、蒙皮制造难度大、ECU自主性不足、系统集成和轻量化技术难度大等,早期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豪华车市场,相关车型价格普遍在70万元以上,且主要被大陆集团、威巴克、威博科等国外巨头垄断。

直到2015年前后,以蔚来为代表的本土造车新势力也尝试在新车上安装空气悬架,带动了一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发力。该技术在国内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蔚来ES8/ES6、红旗E-HS9、东风蓝兔自由侠、极氪001、高和HiPhi Z、理想L8、小鹏G9等多个车型上得到应用。

其中,搭载空气悬架的蔚来车型最低售价为39万元;很多红旗电动车都装了这个系统,最低售价40多万元;而蓝兔自由侠和极氪001则将搭载空气悬挂系统的车型价格进一步拉低至30万元区间。

这意味着近年来空气悬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两大重要动力是国产化和外资垄断的痛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得益于以宝龙、空辉科技、钟鼎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的布局,近两年在我国空气悬架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有效助推了空气悬架的成本,使其更大规模的应用成为可能。

据悉,2020年之前,由于空气悬架主要依赖进口,当时单套空气悬架的价格在12000元左右。近两年,随着空气弹簧、空气压缩机、供气单元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整个空气悬架系统的价格开始逐渐降低,到2021年,单台车辆的价值已经下降到9000元左右。

“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气悬架还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到2026年,我们认为单套空气悬架价格有望降至6000元,届时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配置数量将达到400-700万辆。”吴伟民说。

基于“成本-低价-市场-规模”的增长逻辑,吴伟民认为,到2026年,空气悬架将进一步开拓20-25万元车型市场。

随着配套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悬架的市场规模必然会继续增大。中银证券认为,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悬架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未来空气悬架系统平均单车价值有望下降40%以上。

同时,随着本土厂商生产线的投产和合适车型的增加,预计2025年我国空气悬架整体渗透率将达到15%,市场规模将达到314亿元,2021-2025年CAGR将达到36%。

另一家本地企业进入了市场。

在国内,空气悬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仍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据相关统计,2021年我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的配置率约为2.1%,而同期欧美市场已达到14.5%。

配置率的显著差异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量空间。目前,空方市场规模100亿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么大的蓝海市场能容纳多少玩家?

“市场规模决定玩家数量。如果2026年国内空气悬挂装载量在400万-700万,我们认为中国线轨悬挂会有6-7家优秀的国内供应商,因为这个领域50万的规模会是一道坎。”吴伟民指出。

事实是目前空气悬浮赛道只有三四个本土选手,也就是说未来还会有三四个新选手。显然,时驱科技成为了又一家加入表内的本土企业。

但面对这样一个外有猛虎,内有强敌的高度垄断市场,时嘉科技作为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该如何切入?借鉴制动系统的进化史,时驱科技认为,空气悬架的一体化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市场上一盒渗透率不高,市场主流是分离式技术路线,但可以预见到2025年,一盒一体化路线将成为市场主流,这一点在海外市场已经得到验证。”吴伟民说。值得注意的是,时嘉科技也是国内唯一拥有四款知名车型空气悬架系统成功量产经验的团队,这意味着公司无论是对空气悬架技术趋势还是产业发展格局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时光驱动科技自202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度集成的一箱式空气悬架系统的研发。但考虑到未来几年是过渡期,时驱科技也布局了单独的产品,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代产品是空气弹簧控制器和减震器控制器二合一产品;第二代产品是一体化八位一体悬架一箱产品;第三代产品是面向未来的全主动悬架。

其中,第一代控制产品应用于空气弹簧、多腔弹簧、半主动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等。已完成研发,并获得国内知名主机厂量产订单。计划2023年正式交付产品。

第二代集成一体式产品也已开发完成,并获得了一家全球知名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重量级型号的RD联合订单。预计测试项目将于本月底正式验收。同时,时嘉科技也在与多家一线车企和悬架供应商沟通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考虑到产品即将量产,时驱科技也在积极推进生产线的建设。时嘉科技计划在上海建立两条生产线。第一代产品第一条控制器生产线已建成,年产能50万套,第二条设计产能50万套的一盒生产线预计2023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标准”将是最终版本。

纵观整个空气悬架的发展,除了通过国产化撬动中国空气悬架的增量市场,快速发展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对空气悬架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就新能源汽车而言,空气悬架可以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调整底盘高度来降低风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

在智能化方面,一个必然的趋势是,高档自动驾驶的发展也会对驾驶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很多人对汽车的定义中,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正在逐渐向生活的“第三客厅”转变,可以承担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办公等需求。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必然会对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的重点更多的是解决X轴和Y轴的问题,也就是刹车和转向。近两年来快速增长的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的普及率是最直接的解释。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仅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国内市场规模就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2%和45.3%,远超空气悬架。全线控制底盘履带,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这背后,线控底盘是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全球疫情+芯片核心缺失为国产线控底盘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国产制动、转向、悬架的发展。

“未来我觉得车辆Z向的控制会慢慢从一个用户不舒服的点变成用户的痛点,因为这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吴伟民指出。“所以我们预测,智能悬架将是自动驾驶下的刚需,并将成为标配。”

为此,除了一箱产品之外,时驱科技也在积极布局第三代全主动悬挂产品的研发,以期最终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平足”驾驶体验。

这就不难理解了,一旦汽车真的进化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必然会有这方面的驾驶需求。“我们相信,在包括CDC减震技术的空气悬架中,未来一定会有新产品出现,能够给用户带来真正的‘脚踏实地’的感觉。但这种趋势不会很快到来,预计还会有5-10年。”吴伟民说。

不过,从国内空气悬架的发展来看,吴伟民认为留给本土玩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想这个窗口期可能会持续两年。虽然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巨头在拿着资金进入这个赛道。”

比如最近锐马精密宣布与Pneuride成立合资公司,加快空气悬架系统及其零部件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据悉,Pneuride在RD拥有多年经验,设计和生产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减震部件等产品,并具备批量组装整车工厂的能力。其主要客户包括Rivian、亚历山大、五十铃等。

此外,天润实业还表示,公司空气悬架业务厂房建设、生产线、装配线、实验室等投资正按计划有序进行,乘用车空气悬架项目处于前期开发验证阶段。

在新玩家的竞争布局下,虽然时间驱动技术已经具备先发优势,但接下来的竞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如何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快速攻城略地,获得尽可能多的订单,并将订单转化为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将是时驱科技急需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