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汽车网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点> 内容

绿金债发行规模大增“绿色溢价”凸显市场青睐

发布时间:2025-10-27 10:30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5619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并且在发行过程中继续维持“绿色溢价”。专家表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增长,有助于金融机构夯实负债基础、改善资产质量,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展望未来,绿色金融债在标准完善、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一定完善空间。

发行规模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发行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发行的绿色金融债规模为4316亿元,而2024年全年,绿色金融债合计发行规模为2205亿元。

绿色金融债的主要投向是绿色产业项目。以10月11日上市的“25国开绿债02清发”为例,其募集说明书显示,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领域的项目。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认为,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增长较快,是政策和市场协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出台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系统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资产配置,《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则提升了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降低了绿色资产的识别成本。另一方面,市场对于绿色金融债的认可程度有较大幅度提升,绿色产业的经济价值加速释放,债券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绿色溢价”反映市场认可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新发绿色债券整体票面利率低于普通债券,业内将两类债券的票面利率之差称为“绿色溢价”。

比如,国家开发银行10月发行的“25国开绿债02清发”期限3年,票面利率1.72%,而该行9月发行的3年期普通政策性金融债票面利率1.79%,二者之间票面利率相差7个基点。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统计发现,绿色信用债具有发行成本优势,相对非绿色信用债存在10个至20个基点的“绿色溢价”。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认为,越来越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投资,配置绿色金融债成为其优化投资组合、履行ESG承诺的重要方式,部分投资者因绿色投资配额、优惠税率等政策激励而青睐绿色金融债。此外,绿色金融债透明度高,资金用途专项,环境效益易于评估,有助于投资人实现对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重追求。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与传统债券相比,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利率通常较低,这种“绿色溢价”现象反映出市场对绿色资产的独特偏好。由于绿色金融债有明确的“绿色”标签,更容易被识别和交易。不少机构投资者有严格的ESG投资政策和披露义务,配置绿色金融债是其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最易量化的方式之一。投资机构还可以通过投资绿色金融债,向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传递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形象。

董希淼认为,随着绿色金融债投资者增多,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未来“绿色溢价”有望延续。

完善标准是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善,使得部分绿色金融项目存在“漂绿”现象,如何避免该现象的出现是业内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债标准,健全信息披露体系。

曾刚建议,健全相关法规与标准,统一绿色债券定义和认证流程,提升债券认定的权威性,避免“漂绿”现象;加强信息披露与第三方审验,完善环境效益评估体系,让投资者获得透明、真实、可比的绿色项目信息。

周沅帆表示,应持续完善标准制度,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聚焦绿色项目界定、资金投向范围、环境效益核算等核心环节,形成统一、清晰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框架规范。同时,以国际通用的绿色金融原则为参考,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兼容对接,在保留符合我国产业实际的特色条款前提下,实现项目分类、效益评估等关键维度的国际互认,为跨境绿色融资和国际资本流入创造便利条件。通过标准化建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绿色金融债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在完善信息披露与第三方认证机制方面,周沅帆认为,可进一步加强对于发行人资金用途、项目减碳效益等信息的披露要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披露体系。鼓励独立第三方机构对绿色项目进行认证与绩效评估,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防范“漂绿”风险。

为推动绿色金融债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还应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债产品创新。曾刚建议,丰富产品类型和期限结构,继续提升绿色金融债在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同时,加强政策激励,如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等,降低绿色融资门槛。

周沅帆建议,创新绿色债券品种与激励机制。在传统金融债基础上,可拓展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可持续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政策层面可考虑在税收、资本占用、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适度优惠,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金融债发行与投资。

此外,周沅帆还建议,培育长期资金与国际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债,优化市场结构。通过继续优化债券指数纳入机制、完善流动性支持工具、强化国际合作等方式,吸引保险、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长期投资者配置绿色金融债,推动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助力绿色金融债市场稳定发展。

4316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发行的绿色金融债规模为4316亿元,而2024年全年,绿色金融债合计发行规模为2205亿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