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汽车网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点> 内容

《酱园弄》打卡热后,给胜利电影院带来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4-01-13 08:00 来源: 东方网  阅读量:8559  

一部《繁花》,带火了一条黄河路。刚开机不久的电影《酱园弄》,则让昔日美食街乍浦路也“火”了一把。1月12日上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探访乍浦路时,发现这里俨然是人潮如织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不少人在“酱园弄”拍完照,也会顺道去马路对面的胜利电影院参观。

有百年历史的胜利电影院从去年10月起恢复电影放映,50个座位的影厅目前一天只放映两场艺术影片。影院主理人沈斌介绍,近半个月来“酱园弄”的火爆给影院带来不少人气,但没有带来显著票房收入。花重金改造和修复胜利电影院,是为再现“海派文化发祥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辉煌,对当下的文旅打卡热,沈斌提出自己的思考。

“酱园弄”将继续开放打卡

位于海宁路与武进路之间的这一段乍浦路,已被改造成上世纪40年代的酱园弄。改编自“酱园弄杀夫案”,由陈可辛执导、章子怡主演的电影《酱园弄》将在乍浦路实景拍摄,经过剧组还原,整条街呈现出浓郁的老上海风情。据悉,乍浦路上的《酱园弄》置景曾在1月9日、10日两天抢拍了部分戏份,正式拍摄要等到1月20日之后。

从胜利电影院望过去,只见高耸的弧形围墙上,左右各书“酱园”两个大字,两侧还有“川广桐油各省药材”“自造名酒精选高粱”等字样,与老照片上真实的酱园弄几乎一模一样。记者抵达乍浦路时,前几日因剧组拍摄拉起的围挡已被撤下,随处可见忙于布景的工人。崔记生煎馒头、凤鸣台茶社、祥记小馄饨、兴元旅馆,老建筑与老店招相得益彰,醒目的明珠花露香水广告,让人联想起那个月份牌颇为流行的年代。“酱园弄”里满是细节,抬头一看,二楼的阳台晒着衣服、海带、鱼干、腊肉,就像是真的有人生活在其中。

“来乍浦路打卡的很多都和我是一代人,是50后、60后、70后,还有不少人以前住在这里,因为拆迁搬走,听说要拍电影就回来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对我们来说,这里也是免费的旅游景点。”在胜利电影院门口,记者偶遇“60后”梁敏,他从小生活在附近,从家中走到《酱园弄》取景地只需要5分钟。“乍浦路是虹口区最热闹的地方,是知名的美食一条街。胜利电影院是小时候我们经常来看电影的地方,票价是一毛钱。”最近,梁敏经常来乍浦路看一看,他对这一片历史颇为熟悉,也很怀念当时在路口三角花园叫卖的“安徽料理”——也就是“柴爿馄饨”。

刚买完东西,手上还拎着购物袋的赵阿姨经过乍浦路时不由停下脚步,加入与周围人的闲谈。“店前面这个帐篷布,和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样,是分三块的,门板也是一块块长木板拼起来的,还有这灯,跟我小时候买东西的小店是一样的。”赵阿姨说着,旁边的爷叔也插入话头,他以前在附近工作,还当过一次群众演员,“我是章子怡的粉丝,所以想来这里看看”。

出生于1950年的林珠凤小时候一直在胜利电影院看电影。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自己上小学、初中,拿了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首选便是胜利电影院,“我们来看早场,5分钱票价”。听闻胜利电影院重新装修后开放,加上乍浦路要拍电影,她抽空和家人一起坐21路公交车过来。最近,电视剧《繁花》热播,林珠凤特地去黄河路上的苔圣园吃饭。她在外滩27号工作了30多年,从外销员做到外销科长,就像是剧中“汪小姐”的师父“金科长”一样。“前段时间我们特意去27号怀旧,现在变成罗斯福公馆了。《繁花》我很熟悉,讲上海话特别亲切,看的时候我能鉴定一下哪些是对的。比如做广播操就特别真,我们10点雷打不动在办公室里一起做第六套广播体操。”她希望,《酱园弄》在乍浦路拍完后,可以把这里的景留下来。

据悉,剧组希望将相关场景保留到影片上映前,持续向游客开放。不过,保留时间、保留形式以及相关安保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改变“宣传”的方式

尽管《酱园弄》的原型故事发生地在新昌路,但乍浦路的外景与之风格相似,也有着相似的动线。乍浦路留有百年前的建筑群,包括西本愿寺旧址等历史保护建筑,与建于1928年的胜利电影院同龄。

2023年6月11日,“DIOR IN RED”特别展览在刚恢复开放的胜利电影院开幕,陈可辛作为嘉宾前来参观,看到对面的乍浦路,惊叹其老建筑群保存之完整,当时就有了在这里拍摄新片的想法。

尽管车墩也有老上海风貌的街道,但这里的景物更真实,经得起大银幕考验,也能满足导演独特的审美追求。当时,他对可能引起的“打卡热”有所预料,在市中心搭建好场景,让老百姓能够进去打卡、欣赏也是他的考量。在“酱园弄”现场,有不少工作人员维护秩序,提醒注意避让车辆,并不阻拦拍照。

市民打卡拍摄时,有时也会进到影院大厅“蹭场景”,沈斌并不介意,在场景开放思路上,他和陈可辛不谋而合。目前,胜利电影院从上午9时起把大门全部打开,将门厅区域开放。“我们花了平时10倍以上的精力做清洁”,沈斌介绍,最近影院门口平均每天客流量有三到四万人次。

胜利电影院很少排商业大片,一度只排了吕克·贝松的《狗神》,在不少影迷看来颇为“任性”。“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的完成度、演员表演都是值得称赞的,作为电影人,我觉得应该去推广它。”沈斌回忆,吕克·贝松来沪为影片宣传时,特意到胜利电影院参观,惊叹在中国还有100年历史的电影院,而且还在放映电影。作为吕克·贝松的影迷,沈斌将影院三楼空间布置成吕克·贝松影片的海报展,顶楼天台上还布置了《狗神》巨幅海报,“当时他像孩子一样兴奋地跳起来,说以后如果在中国拍电影,就在这里举办作品首映礼。”

目前胜利电影院一楼放映功能正常使用,一天放映两场电影,排片依旧“任性”:下午两点放映《狗神》,晚上则是越剧电影《汉文皇后》,主演里有因为《新龙门客栈》爆火的陈丽君。有时影厅里只有五六个观众,但沈斌觉得“值得”。他坦言,胜利电影院很难仅仅靠票房收入维持运营,在坚守电影放映业态的同时,影院利用二三楼空间打造中大型多功能艺术文化活动。近期举办过电影海报展,章子怡监制的舞台剧《娜拉归来》也把试演场放在这里举行。

目前,影院二楼、三楼空间租给《酱园弄》剧组休息化妆使用,暂不对外开放。电影拍摄结束后,该空间将用作画展、电影节活动场所等,以多元业态经营支撑影院可持续发展。

“打卡热没有给影院带来经济效益,但能带来传播效益。”不少市民知道胜利电影院开放了,但直到最近才特意前来。如今,影院门前的小广场成了热闹的文艺集市,形形色色的人群涌进这里,有人打扮成卓别林的样子表演杂技,和游客合影之余,趁机推销自己一笔成画的书法。四位身材高大的“老克勒”或穿黑色风衣、或穿长衫,手提皮质箱子穿梭在街道上,自顾自表演“交换情报”的小剧场。一群举着手机、相机的爷叔齐声喊“开拍”,四人组演到哪里,他们就跟拍到那里,借着现成的复古场景过着戏瘾和导演瘾。穿着紫色摇粒绒外套的阿姨牵着奇异的宠物从影院门前经过,小动物偶尔会站起来,好奇地望着四周人群,原来是一只狐獴。

“这些和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实景,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感是最直接的。”沈斌想起自己小时候会花两个小时走去外滩玩,如今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有时候人们就是需要直接、简单的娱乐方式,要有参与感。”这或许也是陈可辛对当下观众需求的敏锐洞察,如果在摄影棚里置景,拍摄也许更加高效便捷,但显然无法达到如今“未映先热”的宣传效果。这些风景就像胜利电影院一样沉淀着百年的历史文化,也装载了很多人的回忆,待到不久后电影上映时,回忆会在大银幕上重新鲜活起来。

站在乍浦路、四川北路的十字路口,不少住在附近的老居民自豪地和路人讲起虹口“电影金三角”的历史。“酱园弄”的热度不仅仅能为老影院引流,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实验方式,也许会在将来产生长尾效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