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机构、增持股权、增加注册资本……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展业兴业的步伐不断提速。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日表示,公司两大股东——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将分别向中信保诚人寿增资人民币12.5亿元,成为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又一例证。
本次增资完成后,中信保诚人寿注册资本将由23.6亿元增至48.6亿元,公司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分别达到121%和215%。
“此次增资,不仅使中信保诚人寿的资本实力和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也推动中信集团继续引进利用外资,服务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信集团董事长奚国华说,“我们将继续加强中英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合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2000年开业后,中信保诚人寿的注册资本不断增加,且中英双方持股比例维持不变。20多年来,这家合资保险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公司原保费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16%;投资资产规模2056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36%。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不断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本月,渣打证券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成为中国首家自设立起就由外资股东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拥有券商牌照后,渣打在内地的债券业务将由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展至交易所债券市场。
渣打集团亚洲金融市场部主管、渣打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铭侨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机构、市场、产品多个维度的对外开放。外资机构在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不断拓宽, 为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机遇。
据了解,自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以来,截至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已批准20家外资控股或独资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资总计达187.3亿元。
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即使三年疫情期间,在华主要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和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其母行或母公司。
外资金融机构敢于投入真金白银,根本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多家受访外资金融机构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蓄,投资中国成为必选项。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部表示,中国政府将增长当作重中之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11月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健。其中,消费继续成为增长的关键支柱,制造业投资回升,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随着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加码、出口逐步改善,2024年中国经济环比增速或将加快。
瑞银资产管理公司近日发布的《全景展望:中国篇》报告显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并在一系列快速增长的新兴领域显示出成为全球引领者的潜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既有利于助推中国的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又可以为新兴产业引入更多国际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更好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