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东软睿驰正式发布了其基础软件的新版本——NeuSAR 4.0,不仅继续完善AUTOSAR,还推出了跨领域集成的汽车软件新应用开发框架,这标志着neus ar产品的又一次重大进化。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AUTOSEMO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QNX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董、新驰科技CEO邱宇静、联合电子首席生态官俞、爱知汽车CTO Jason等生态伙伴,共同见证了对未来汽车产业战略布局的探讨,以及东软睿驰NeuSAR 4.0对行业发展的开创性意义。
目前,随着采用SOA架构的域控制器的逐步量产,业界将形成以“中央计算”为核心、具有分布式特征的广义汽车操作系统。在这种背景下,汽车软件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将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行业内软硬件解耦、跨车迭代等艰巨挑战,需要新的开发模式和应用框架。
NeuSAR 4.0倡导“软件先行”的开发模式,全新升级NeSAR SF服务框架和NeuSAR DevKit工具链,将开发视角从域控制器层面转移到整车层面,解决多核异构域控制器的软件部署问题,帮助车企更高效地实现整车功能的个性化、差异化创新功能,基于应用开发框架衍生出大量应用软件,构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构建强大的汽车生态系统。
NeuSAR SF服务框架,实现SOA方法论的真正落地
Nearsf是标准的跨域SOA中间件,兼容ASF(AUTOSEMOService Framework)标准。它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消息总线功能,提供了统一的通信接口、通信能力和基础服务,封装和抽象了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通信总线和通信协议,实现了域控制器和车载云中线程、进程、异构内核之间服务调用的一致性。基于消息总线,开发者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视图中实现整车的开发。
NeuSAR SF具有以下优势:
开发软硬件进一步解耦,实现功能的动态迁移:为不同通信场景提供屏蔽物理总线和通信协议的统一接口,支持软件在整车中的动态部署,实现独立于硬件的应用基本功能配置和软件组件间松耦合的调用方式。
更高效的仿真调试功能,实现全局数据同步:为数据驱动的场景提供低代码模块和工具,为各种总线发送的数据提供映射功能,为车辆状态表提供不同域之间的自动数据同步,实现全局数据同步。
消息通道灵活部署,满足不同应用场景:消息通道提供静态配置和动态发现,支持SOME/IP和DDS的服务发现机制,避免应用二次开发,实现软件复用。
打通“车”和“云”终端,实现车和云服务的融合:可以实现车内不同软件系统的统一SOA语义,提供车和云服务之间的映射功能。应用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使用汽车和云服务,同时在车云控制服务的访问,实现汽车和云服务的真正融合。
NeuSAR DevKit,更好的工具链支持
目前,域控制器架构下的通信总线和协议种类繁多,跨域协同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多,调试和仿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MCU设计开发工具很难支持整车SOA架构。全新升级的NeuSAR DevKit工具链产品,在同一个开发工具中实现了域控制器开发的全过程,同时支持虚拟化部署,实现了无硬件的“软件先行”开发调试,全面提升开发效率。
NeuSAR Creator:IDE集成开发工具,实现了域控制器开发的全过程。它包括标准的AUTOSAR配置、SF配置和第三方软件配置。开发者在一个工具中完成异构多核配置,高效完成域控制器集成和协作功能的开发。
NeuSAR Monitor:开发过程中实现动态资源监控的调试和测试工具;提供日志收集和切换控制,对收集的日志进行筛选和过滤;结合NeuSAR SF的数据调度引擎,可以动态下发配置,观察满足条件的消息总线数据。
NeuSAR模拟器:一个仿真工具,实现仿真开发阶段的联调。为NeuSAR消息总线提供仿真,可以回放NeuSAR SF消息总线记录的数据,并结合NeuSAR SF的诊断代理实现远程诊断。
NeuSAR 4.0作为一个全新的汽车软件应用开发框架,提供了符合AUTOSAR的标准组件,包括经典的AUTOSAR-NeuSAR cCore和自适应的AUTOSAR-NeuSAR aCore。此次升级,cCore和aCore都迭代到了AUTOSAR R21-11的最新版本,针对原型开发平台,发布了集成最新AUTOSAR组件和SF中间件的NeuSAR DS。
NeuSAR 4.0的发布将使汽车行业真正进入SDV的新阶段。未来,NeuSAR将始终为开发者提供最先进、最高效的汽车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汽车软件开发应用框架,推动多元协同、共生共赢的汽车生态建设。
关于NeuSAR:
预见到产业转型,东软睿驰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基础软件团队,2017年参与AUTOSAR组织,成为高级成员单位。2018年以来,neus ar 1.0、2.0、3.0、4.0版本,以及——域控制器软件开发平台NeuSAR DS相继发布,率先实现了国产“AUTOSAR AP+CP+中间件”全栈软件平台产品的量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